梁旺兵,徐彤,张毓利
(9778818威尼斯,兰州,730070)
摘 要:在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了解和掌握甘肃省各城市旅游业规模以及城市之间的旅游吸引范围,有利于空间上解构甘肃省内城市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文章通过建立甘肃省各市州旅游业规模评价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评定了各个城市的旅游业规模,并划定了三个旅游业规模城市等级,结合断裂点理论和场强公式进行分析,考量省内各城市带和城市间的旅游吸引范围以及旅游吸引力大小。在此基础上,就甘肃各城市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因子分析法;断裂点理论;旅游吸引范围
中图分类号:F592.99
Study on city tourism attracting scope based on the breakpoint theory in Gansu Province
LIANG Wang-bing 1XU Tong 2ZHANG Yu-li2
(College of Tourism ,Northwest Normal Univesity)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stablish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cities’ scale of tourism attracting and the scope between 14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which is useful to the deconstruction interaction and impact on spatial in this area. By establishing the scale of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tourism evaluation system,and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is article get the size of tourism industry in each city and delimit them into three level tourism scale. Combining breakpoint theory and field strength formula to considerate tourism attracting scope and strength between 14 cities in the Gansu Province. Based on it,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proposal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nsu.
Key words: Gansu Provinc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breakpoint theory;tourism attracting scope
引言
城市间相互作用使得城市同它周围一定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所在区域的功能,从而形成外部效应场,即城市吸引范围[1]。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吸引范围,它反映了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与范围[2]。同样的理念也适用于旅游,因此地理学家提出了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如陈传康等提出的基于“旅游地域综合体”思想的区域旅游观点认为:区域旅游是指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依托中心城市,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需求,经人工开发与建设,形成的有特点的旅游空间,吸引旅游者在一定区域内旅游[3]。关于旅游空间辐射及扩散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Crampon首次提出了基于旅游研究的引力模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4]。国内学者对于旅游辐射、吸引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马耀峰等引用空间场效应理论对四川省入境旅游的聚集与辐射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5]。王永明等指出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空间的场效应研究较少[6],将断裂点理论和场强理论结合并在旅游研究中运用的也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旅游业规模评价体系从而确定甘肃旅游业规模相对较大的旅游中心城市,并运用断裂点理论和场强理论对这类城市的吸引范围以及吸引力程度进行探析。
1.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省是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位于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包括兰州、白银、平凉、庆阳、定西、天水、陇南、金昌、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12个地级市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2个自治州。甘肃省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迅猛,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06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68%;创收618.9亿元,增长31.77%;接待入境游客9.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18%;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3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7%。其旅游业的发展保持着迅猛的态势。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断裂点理论
城市的吸引范围是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的断裂点理论方法确定的[7]。其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至城市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城市的吸引范围由城市的规模和城市间的距离共同决定,相邻两城市对区域的吸引力在断裂点处达到平衡状态。两个相邻城市影响范围的断裂点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公式1)
公式1中:dA为从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DAB为A城与B城之间的距离;PA和PB分别表示A城和B城城市规模,且A城规模大于B城。按照这一公式,A城由于规模较大,其吸引区也较大,因而将断裂点推向更靠近B城的地方[8]。利用断裂点公式,可计算中心城市到任何一城市的断裂点,从而可以确定吸引范围。
模型校正:将公式1中的P城市规模改为城市旅游业规模,城市旅游业规模分为旅游产业规模、旅游资源规模、旅游接待规模3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体系下细分为18个二级指标。如表1,通过建立城市旅游业规模体系确定P值。
表1 城市旅游业规模P评价体系
Tab.1 Scale of urban tourism P evaluation system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
旅游产业规模(A1) | 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 (B1) | |
| 旅游总收入/亿元 (B2) | |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B3) | ||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B4) | ||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B5) |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B6) 旅游收入占城市GDP比重/% (B7) | ||
旅游资源规模(A2) | 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个 (B8) | |
| 5A级景区数量/个 | (B9) |
4A级景区数量/个 | (B10) | |
A级景区数量/个 | (B11)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个 (B12) |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个 (B13) | ||
旅游接待规模(A3) 旅行社数量/个 | (B14) | |
| 国际旅行社数量/个 | (B15) |
5星级酒店数量/个 | (B16) | |
4星级酒店数量/个 | (B17) | |
3星级酒店数量/个 | (B18) |
2.2场强理论
(公式2)
场强公式中,PA为A城市的旅游业规模,dA为A城市到断裂点的距离,FA为A城市在断裂点的辐射力大小[9]。
2.3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以2013年甘肃省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为基准,还采用了14个市州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政府年度总结报告”和《甘肃发展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文中的14个市州是以现行行政区域划分的地级行政单位,范围包括辖区内所有的县、区、自治县和县级市;所涉及的城市间距离数据均是通过中国电子地图交通旅游版中的交通距离量算软件提取。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并具有时效性。
3.城市旅游业规模(P值)的评定
本文主要借助SPSS19.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甘肃14个城市的旅游业规模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法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10]。因子分析法主要涉及三个步骤:因子分析检验与提取、命名公因子、因子得分计算。相较于国内学者在研究相关领域运用最多的层次分析法和赋值法[11],因子分析法避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结果更加客观。
3.1因子的检验与提取
在进行因子分析和提取因子个数前,因原始数据单位不同,故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处理后必须要判断变量之间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遵循标准:一为累计方差贡献率在80%以上;二为特征值大于1。从表2知,本文适合因子分析。
表2 主因子的提取和旋转
Tab.2 Extraction and rotation of the main factors
初始特征值 | 旋转平方和载入 | |||||
主因子 特征值 方差的 % 累积 % | 特征值 方差的 % 累积 % | |||||
A1 A2 A3 | 10.66 2.857 1.501 | 59.221 15.872 8.341 | 59.221 75.093 83.434 | 8.766 3.633 2.619 | 48.702 20.181 14.551 | 48.702 68.883 83.434 |
3.2因子分析及计算
在分析过程中,为使因子分析更加清晰,更好的解释各因子意义,故对因子进行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旋转后,采取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得分。因子得分函数为:
A1=0.088*B1+0.091*B2+···+0.088*B18
A2=-0.046*B1-0.07*B2+···+0.048*B18
A3=0.19*B1+0.085*B2+···-0.033*B18
表3 成份表系数矩阵
Tab.3 Composition coefficient matrix
主因子 | |||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 B14 B15 B16 B17 B18 | A1 0.088 0.091 0.087 0.087 0.088 0.091 0.046 0.044 0.002 0.044 0.065 0.016 0.054 0.085 0.082 0.071 0.082 0.088 | A2 -0.046 -0.07 -0.113 -0.101 -0.046 -0.07 0.234 0.11 0.048 0.254 0.205 0.206 0.228 -0.129 -0.153 0.029 0.011 0.048 | A3 0.19 0.085 -0.036 -0.056 0.19 0.086 0.116 -0.531 0.123 0.072 0.091 0.217 |
-0.003 0.057 0.089 -0.371 -0.231 -0.033 |
3.3城市旅游业规模的确定
3.3.1主因子综合得分
通过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及各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得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 A=48.702%*A1+20.18%*A2+14.551%*A3。在此基础上,对各城市的旅游业规模进行排序。
3.3.2 P值的确定
由于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得城市的综合得分A出现负值,为使断裂点理论分析更接近现实,故通过SPSS19.0对A值进行了平移化处理[12],使P值分布在[0,2.5]之间。由此确定各城市旅游业规模(P值)。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甘肃省14城市各类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排序
Tab.4 All kinds of scoring and sorting of 14 cities in Gansu Provence
排名 | 城市 | P | A | A1 | A2 | A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兰州 天水 酒泉 张掖 平凉 甘南 临夏 武威 陇南 庆阳 定西 嘉峪关 白银 金昌 | 2.07633 1.75052 1.60342 1.40307 1.11984 1.02911 1.00213 0.89087 0.78381 0.64306 0.5841 0.48735 0.48546 0.14093 | 1.07633 0.75052 0.60342 0.40307 0.11984 0.02911 0.00213 -0.10913 -0.21619 -0.35694 -0.4159 -0.51265 -0.51454 -0.85907 | 2.63509 0.55115 1.61385 0.11132 0.12228 -0.44357 -0.43136 -0.40114 -0.40336 -0.47301 -0.66679 -0.5586 -0.65062 -1.00525 | -1.84734 1.36085 1.09166 1.41695 0.32285 0.75876 0.54004 0.19231 -0.02324 -0.43598 -0.36065 -0.92684 -0.75754 -1.33184 | 1.13942 1.42575 -2.76863 0.43227 -0.03345 0.63235 0.7094 0.32591 -0.10346 -0.2652 -0.12631 -0.36807 -0.30783 -0.69217 |
3.4 旅游业规模等级划分
3.4.1 旅游业规模中心城市
从表4可得,甘肃省14个市州旅游业规模存在着梯度差异,大体分为三级。旅游业规模(P值)大于1.5,旅游各项规模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且远大于其他城市,所以划为一级城市,也可称为旅游中心城市:兰州、天水、酒泉。中心城市——兰州虽然旅游资源规模相对较弱,但是因其强大的旅游产业规模(排名第一),以及较强的旅游接待规模,支撑着全市旅游业。P值紧随其后的天水、酒泉作为另外二个旅游中心城市,因两市旅游资源禀赋程度高、旅游接待能力强、旅游产业链条紧密等因素使这二个旅游中心城市地位坚不可摧。
3.4.2 旅游业规模二级城市
张掖、平凉、甘南、临夏等四市,其旅游业规模远小于三个中心城市,但是综合指标(P值)大于1,故划为旅游业规模二级城市(参见表4)。该级城市的旅游产业规模、旅游资源规模、旅游接待规模均位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尤其是旅游资源规模,四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张掖,其旅游资源规模高居省内榜首。该级城市拥有着强大的旅游发展潜质,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应着力于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
3.4.3 旅游业规模三级城市
其余的武威、陇南、庆阳、金昌等七市因其旅游业规模综合得分小于1(参见表4),旅游产业规模、旅游资源规模、旅游接待规模等均在省内处于较低的水平,故将以上城市归为旅游业规模三级城市。其中,金昌市旅游产业规模、旅游接待规模均处于全省最后,旅游资源规模也处于下游,旅游业规模综合排名位列全省最后。该级城市的旅游发展不仅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同时还需依托省内其他城市,与其他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4.中心城市吸引范围结果与分析
依据表4得分和排名结果,选取三个中心城市:兰州、天水、酒泉进行断裂点距离及场强详细分析。结果见表5,表6,表7。
表5 兰州到其他城市的断裂点距离及在断裂点处的场强
Tab.5 The distance and field strength of breakpoint from Lanzhou to other cities
终点城市 | 两城市 距离(km) | 起点城市旅游业规模 | 终点城市旅游业规模 | 起点到断裂点的距离(km) | 起点在断裂点处的场强 |
天水 酒泉 张掖 平凉 甘南 临夏 武威 陇南 庆阳 定西 嘉峪关 白银 金昌 | 327 727 508 360 253 148 272 367 479 127 749 99 377 |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2.07633 | 1.75052 1.60342 1.40307 1.11984 1.02911 1.00213 0.89087 0.78381 0.64306 0.5841 0.48735 0.48546 0.14093 | 170.47232 386.95530 278.80837 207.56458 148.47244 87.329545 164.34747 227.32763 307.73777 82.98538 504.55378 66.73228 299.08055 | 0.0000714 0.0000139 0.0000267 0.0000482 0.0000942 0.0002723 0.0000769 0.0000402 0.0000219 0.0003015 0.0000082 0.0004663 0.0000232 |
表6 天水到其他城市的断裂点距离及在断裂点处的场强
Tab.6 The distance and field strength of breakpoint from Tianshui to other cities
终点城市 | 两城市 距离(km) | 起点城市旅游业规模 | 终点城市旅游业规模 | 起点到断裂点的距离(km) | 起点在断裂点处的场强 |
酒泉 张掖 平凉 甘南 临夏 武威 陇南 庆阳 定西 嘉峪关 白银 金昌 | 996 792 247 437 363 558 262 463 207 1012 354 673 |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1.75052 | 1.60342 1.40307 1.11984 1.02911 1.00213 0.89087 0.78381 0.64306 0.5841 0.48735 0.48546 0.14093 | 508.92666 417.88241 137.23595 247.34822 206.64686 325.67206 156.96612 288.27595 131.20864 662.45974 231.88634 524.24946 | 0.0000068 0.0000055 0.0000929 0.0000286 0.000041 0.0000165 0.000071 0.0000211 0.0001017 0.000004 0.0000326 0.0000064 |
表7 酒泉到其他城市的断裂点距离及在断裂点处的场强
Tab.7 The distance and field strength of breakpoint from Jiuquan to other cities
终点城市 | 两城市 距离(km) | 起点城市旅游业规模 | 终点城市旅游业规模 | 起点到断裂点的距离(km) | 起点在断裂点处的场强 |
张掖 平凉 甘南 临夏 武威 陇南 庆阳 定西 嘉峪关 白银 金昌 | 219 1039 929 853 455 1151 1199 845 22 746 425 |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1.60342 | 1.40307 1.11984 1.02911 1.00213 0.89087 0.78381 0.64306 0.5841 0.48735 0.48546 0.14093 | 113.15256 565.99354 515.78445 476.38462 260.68672 677.38955 734.10111 526.95253 14.181563 481.21581 327.81322 | 0.0001252 0.000005 0.000006 0.0000071 0.0000236 0.0000035 0.000003 0.0000058 0.0079726 0.0000069 0.0000149 |
4.1 旅游中心城市——兰州吸引范围分析
兰州作为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旅游影响力巨大。比对表4、表5、表6和表7后,易得:兰州的旅游业规模、可吸引范围以及吸引强度均为全省之最。与其旅游交通距离最近的白银,断裂点的距离最近,在断裂点处的场强也最大。说明兰州对于白银的旅游辐射力度最强,影响最大。除白银外,定西、临夏、甘南也同样在兰州的旅游吸引范围之内。但由于交通距离较远,兰州对于河西走廊的城市如嘉峪关、金昌等城市吸引程度较弱。同样,对于与之较远的庆阳等市,吸引程度也较弱。
因此,白银、定西、临夏和甘南,应在旅游开发或市场营销中紧靠兰州这座大山,借力发展本地旅游业。尤其要借助兰州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来弥补当地的不足,积极学习先进旅游发展地区的经验和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本地旅游竞争力。与此同时,兰州也可利用以上城市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拓宽客源市场,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区域协作集群,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市场的共享。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白银、定西、临夏、甘南为支撑的大兰州都市圈旅游产业协作集群区。
4.2旅游中心城市——天水吸引范围分析
天水作为省内旅游业规模第二大城市,其旅游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天水位于甘肃的东南部,旅游吸引范围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部和南部的城市:包括平凉、陇南、庆阳三市。其中对于平凉和陇南的吸引程度远大于兰州对他们的吸引。天水对于庆阳在断裂点的场强即吸引程度同兰州几乎不分上下,但到断裂点的距离明显小于兰州,故庆阳在旅游规划和发展中更适宜与天水协作。同理,天水虽然与定西在断裂点处场强较大,却远小于兰州对定西的吸引程度和吸引距离范围(参见表5、表6、表7)。
基于上述,平凉、陇南、庆阳在今后旅游发展中应尽可能利用地域优势与天水协作,充分展现当地的特色与文化,共同打造以天水为中心,平凉、庆阳、陇南为重要支撑的陇东旅游产业协作集群区。将平凉的道教文化、养生文化,陇南的生态文化,庆阳丰富的民俗特色、红色文化与天水的石窟艺术、伏羲文化、先秦文化有效的恰接,以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获得合作区域旅游发展的双赢[13]。
4.2旅游中心城市——酒泉吸引范围分析
酒泉作为省内又一中心城市,它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旅游业规模,更体现在作为丝绸之路精华地段上重要节点城市,串联起了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的其他城市。从表5、表6、表7可看出,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兰州、天水因其地理位置关系,无法很好的辐射到河西走廊的城市,而酒泉恰好吸引了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等河西城市。其旅游吸引力对嘉峪关和张掖尤为突出,无论从断裂点的距离和在断裂点处的场强都显示出了很强的吸引。因此可以将河西五市作为一个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协作区来综合发展规划。
河西地区作为甘肃省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特别是敦煌更是甘肃旅游形象的一张王牌[14],必将成为甘肃旅游发展的重要一极。河西走廊沿线的城市——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的旅游发展可以依托酒泉,树立大景区的理念,将丝路文化、石窟艺术、佛教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现代科技文化等有机的结合,彻底打通丝绸之路大通道。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应该采用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树立积极的合作共赢理念,建立利益平衡与补偿机制,以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旅游发展战略格局[15]。
4.结语
本文从客源市场、旅游流、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评估了省内各市州的旅游业规模,并借助于断裂点和场强理论,对14个市州的旅游可关联度进行了考量。在研究中发现,兰州、天水、酒泉在省内旅游业规模位于前列,竞争优势特别明显,因此将兰州、天水、酒泉划定为省内旅游中心城市。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他们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带领省内其他城市共同进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区域旅游协作势在必行。通过研究,本文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划分为三个旅游协作区:以兰州为中心的包括白银、定西、临夏、甘南在内的大兰州都市圈旅游产业协作集群区;以天水为中心的包括平凉、陇南、庆阳在内的陇东旅游产业协作集群区;以酒泉为中心的河西五市的河西走廊旅游产业协作集群区。在立足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区的基础上,加强区内旅游协作,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优势,实现甘肃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区的协调发展,共同打造丝绸之路中国黄金地段,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发展、大繁荣。
附注:在构筑旅游业规模指标体系中,指标入境旅游人次(B3)和旅游外汇收入(B4),因各市州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中没有将港澳台单独列出,无法专门统计港澳台数据,所以以上两个指标数据均包括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外国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
参考文献:
[1] 戴永安.中国城市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0(12):12-19.
[2] 郭腾云,徐勇,王志强.基于DEA的中国特大城市资源效率及其变化[J].地理学报,2009,64
(4):408-416.
[3] 陈传康.陇海——兰新线与连云港[J].开发研究,1987(4):38-40
[4] CRAMPON L J.Gravitational model approach to travel market analysis[J].Journal of Marketin
-g,1966,30(2):27 -31.
[5] 马耀峰,王冠孝,张右印.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J].资源科学,2008,30(11):1747-1753.
[6] 王永明,马耀峰,王美霞.上海入境旅游流对长江流域各省区空间场效应研究[J].经济地理,
2010,30(5):854 -858.
[7]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6-107.
[8] 赵荣,王恩勇.人文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71-373.
[9] 刘镇意,雷磊.基于断裂点理论的辽宁省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J].区域经济,2012,(3):24-25.
[10] 邓维斌,唐兴艳,胡大全等.SPSS19统计分析实用教程(中文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230-233.
[11] 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39-42.
[12] 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0 - 110.
理,2010,(4):156
[14]杨志国,石培基,李巍等.甘肃省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92
范大学,2007.